《大腦喜歡這樣學》-速讀筆記---third day
l 記憶組塊與能力的錯覺
1.
記憶組塊的過程:
(1).
專心研讀(捨去任何干擾、分心的東西)=集中注意力
(2).
理解要點(歸納中心思想)à別把一時領悟跟堅強的實力混為一談!(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)
(3).
透過練習,建立脈絡(退後一步,放大眼界,看得更廣),流程如下:
à多練習相關和不相關的題目à看見「組塊」落在整體的什麼位置上à才能變成你的工具【把觀念變成你可使用的工具à是從學生變成老師的差異處】,並找得到,還能拿出來用=轉移(transfer)=觸類旁通à若你掌握基本概念,就比較易發現自己犯的錯à相信我,你一定會犯錯,而犯錯是件好事。
Ps:「組塊」【可能跟「概念」或「程序」有關】牽涉到你學會如何使用某種解題技巧;「脈絡」則意味著學會何時使用這種技巧,而非學更多解題技巧。
2.
能力錯覺與回想的重要
Ø 能力錯覺:
(1).
劃重點時,要小心,否則不僅沒效果,還可能誤導之。故需做筆記,形成提示的方法。
(2).
不被動地反覆閱讀:因為閱讀長,不一定學習得更懂。
Ø 回想之重要=【提取(retrieval)】:
(1).
設法靠自己做
(2).
想辦法在學習當天就重溫內容!☆☆☆
Ø 機緣法則(Law of Serendipity):幸運女神會眷顧付出努力的人。
3.
多練習,才記得牢
(1).
若你用錯方法反覆練習,只是鞏固錯的做法;故「回頭」檢查很重要,所以用錯誤做法得到正確答案,也是產生誤導!
(2).
反覆練習正是建立堅固組塊的基礎,但反覆練習有時實在很無聊。所以要善用反覆回想練習才是較好的學習方式。
Sometimes you have to be
prepared to follow a hunch.
4.
更換不同讀書環境
Ø 梳理內容,建立組塊à享受成功!
5.
「交錯練習」(interleaving)與「過度學習」(overlearning):
Ø 「交錯練習」:練習時揉合不同的類型題目,用不同的策略解題!
加強學習
1記憶組塊跟記憶痕跡有什麼關係?
記憶組塊是磚頭,記憶痕跡是一面牆,所以要建立一種領域知識的城牆,你得先建立磚頭,因此可知,專注研讀某領域的知識是在將水泥形成磚塊,而刻意練習、反覆練習是將一塊一塊磚頭砌成該領域的城牆,兩種互為因果關係。
2找一個你熱愛的主題,請描述與這個主題有關的一個記憶組塊,你一開始很難理解它,現在卻覺得易如反掌。
「思辯」能力。對於人類能夠自行思考,而且是深入、深刻、廣大地思考能力,我非常讚嘆,也是很喜歡的主題。尤其是西方哲學家們建構的邏輯學,讓我驚艷人對思考邏輯的剖析竟能如此清晰通透,而且可見「想什麼」是怎麼來的高深奧妙引人入勝後,會驚訝說「原來我是這麼想的」。
當然,一開始怎麼想,沒人告訴我要去思索「想」、「思考」它們是怎麼開始的?怎麼運作的?有什麼路徑、管道?為什麼會這樣「想」,不那樣「想」?差異性從何而來?種種壓根沒想到的問題,在哲學邏輯給教授唬得一楞一楞,覺得自己似乎聽得見、看得懂句子,但背後的意涵、意義總是霧裡探花又二丈金剛摸不著頭腦,感覺大腦的思考能力驟降(低能),反問自己真得懂中文字嗎?為什麼這幾個認識的字詞兜在一起我卻不懂其意思了呢?仿若英文A到Z26個字母我都認識,但加在一起排列組合,竟都還是外國人,生疏得很。
直到,多跟哲學系的人聊天,才能窺探「思辯」一二,雖然現在還不是易如反掌的境界,但這套思路卻開啟了我思維朝向不同面向的可能大門,有種「感通」的感覺在門口了,當錀匙拿到了,更能直接扭開這思維界限,跨入思辯的境地了。
3「由上而下」和「由下而上」的這兩種學習方向有什麽差異?其中一種是否一定比另一種方更好呢?
由上而下是綜觀全局,俯視角度;由下而上是形成組塊,仰視角度,沒有誰比較好,只是觀看的角度不同而已,而且還能更加全面瞭解的學習雙向視野。
若要談差異,我覺得就只是「見樹不林」與「見林不樹」的分別,都在森林裡(學海無涯裡),只是你看見的是一棵還是整片森林而已。然而,加上專注與發散兩種模式來論,由上而下偏發散,由下而上則專注,都強調彼此轉移的重要,最後要能相輔相成,才能讓學習更全面且記得牢。
4靠著「理解」是否就足以建立組塊?請說明可以或不可以的原因。
可以來論,是因為它已經專注研讀後,對它有所認識,明白其背後所意涵的內容,並能用自己的意思來解釋它,才算是理解,所以有形成組塊的雛形,但未能足以建立之,尚須刻意練習、反覆練習才能。
不可以來論,理解可以很表面的以自己所學來解釋,可能很直覺,但不一定符合它所意涵的內容,產生用過往的A概念直接套用原意涵的B概念,形成粗糙、錯置、謬誤的理解,往往也因為是過往經驗的東西,不會特別深刻去思維,自然就是把舊有的組塊直接拿來用、取代,當然無法足以建立新的組塊。
5你在學習時,最常產生的能力錯覺是什麽?你可以運用什麼策略,避免日後再度陷入這種錯覺?
複習時,覺得自己都理解,但事後想回想起來,卻想不起來。當下,就直接把資料改成問答題來問自己,看自己能回想說出多少,就是自己真正理解、記憶多少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