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離開過,見過深淵,才知道天堂在何方
雖累世有修,沒過的考便會重新檢驗您的火候―入住伙食團後,接踵而至磨煉
後來,住進伙食團的原因有二:一,是房租真的太便宜了,包吃、包住,(但水電另計),二是跟一群很和善的學長們同居,不再覺得孤單。這些原因,看起來是十分物質、現實,但對眾生、那時的後學來說,卻是最好的方便法接引。當然,修道一定會遇到考驗,這對後學來說,也很快,不到半年吧,後學就陷入另一種分別,到底辦伙食團重要,還是研究所寫論文趕畢業重要?當時不明道理,不知有疑要問,心中存疑,不解惑,必會自己考倒自己。後學又是那種不會輕易向別人請教的孩子,也許又是傳統教育對男性的要求之下,都會怎樣?「痛苦吞肚內。」自然心就生病!雖然後來有解開心結,但考驗不會只有一題,各位前賢對吧,所以愈到後面,遇到的考題也會提昇困難度,這也是種下後學會選擇離開第二家的障礙。
後學快轉畫面一下,時間直接來到後學後來離開伙食團的兩次,第一次離開,起因是,研究所畢業就面臨找工作及當兵一年的新考題,想當然爾,就是返鄉當兵,但當時後學心中種下一定要回來伙食團的愿,這個考驗就是清口後在當兵中的磨練,還好那是就跟女朋友,也就是現在的老婆的鼓勵與相知相惜下,勉強過關。
上天撥轉,找到嘉義的工作,重回伙食團―道理不提昇,容易自己考倒自己
第二次是在退伍後,種下回伙食團的愿,上天在後學投履歷三個多月還是五個多月,終於有面試通知,總共有三次吧,後學在最後有幸回到嘉義市的公部門做人生的第一份工作。後學再快轉,當時覺得上天真的很慈悲,與自己的愿相應。但現在回想起來,才知道這是另一個更難解的考驗到來,可以說是暴風雨前的寧靜。
後來換了第二份工作,做沒多久又被迫離職,造成後學心理層面有了:分別心、不公平心、怪上天不慈悲、忌妒心而生恨。後學還記得當時在一場內部研習時,向嚴阿姨及各位學長們提問過:人若心生不平衡,有所憤恨、忌妒怎麼辦?當時,嚴阿姨也是苦口婆心,用愛心開導後學。可是啊,人一旦心中有芥蒂、疙瘩,就像是「目睭給癩肉擱到」、「智慧沒打開」一樣,充耳不聞,心中早有成見,滿滿的武裝,鎖國政策;後學早陷入了不明道理、不信因果、我執愩高我慢。而現實層面,除了工作不順、人生失去目標以及人生階段的壓力(求職、賺錢、婚姻)等等,心打結又再打結,千千萬萬的心結,終於負荷不了,被壓跨駱駝的最後一枝稻草所打敗,落入深淵。
奇怪的是,我們人做事要麼找理由,不然就是找藉口。後學當初離開,也是找足了理由,其實都是內心不滿的藉口、牢騷。因為為了找到好的工作,當時也在後學大姊的規勸下,下定決心返鄉準備國考。
凝視黑洞深淵,深淵黑洞也凝視著你―看見自己身陷泥沼,無法自拔輪迴業障
後學當時自以為,能讓迷惘的自己如在汪洋大海中漂流苟活的浮木,一定就是考上國家考試。當時,為了減輕經濟支出,省下房租伙食等開銷,才更加「逃回」雲林老家,當個在家的待業考生,這樣盲目地為自己畫出了大餅、美夢,殊不知要付出的代價將是自己能力無法承受的。
因為是花錢買涵授,不是現場授課,後學完全沒有自制力、自律力去聽課、作息規律、而且自信心不足,也無法自己所讀所學的是否有能力考上,開始心生懷疑,沒有競爭同儕的環境之下,後學每天要面對的只有無止盡膨脹的假想敵,考國考彷若巨大的黑影、山大般逼壓著後學去往壞處想,看不到光明的未來,生活在永無止盡的黑暗中,自信、朝氣、幽默的自己已然消失,活像個行屍走肉。等到第一次應考落榜,這國考黑影如同後學心窩裡的一口黑洞,慢慢腐蝕我的心靈,肉體上好像長了一個別人看不到的深淵在後學意識身體裡,逐步淪陷成為受害者自居,不敢與他人眼神對視,不敢去人太多的地方,怕遇到熟人問我現在做什麼。
生活的規律便成了封閉自己的迴圈。後學在準備第二次應考期間,已經完全喪失信心與意志力,盡乎成了米蟲、啃老族的樣子,後學從沒想過自己會活得如此。每次到圖書館看書,不到十幾分鐘就放棄,開始滑手機了,漸漸染上了惡習,沉溺於情色淫慾,不然就是獨自玩著單機殺戮遊戲,完全懈怠國考,直接逃避,那段期間精神壓力大到情緒波動很大,對父母也失去了感恩的心,開始將責任推卸於外、他人,心中也生出不少惡念妄想。不是在憂鬱情緒裡,怕自己辜負父母的期望,就是在自己嚇自己,陷入極度恐慌、恐懼之中,指責自己萬一考不上國考、這輩子沒有好工作就很失敗的懼怕裡,隨之焦慮未來的 迷惘、不知所措,生命在業障泥沼的狀態掙扎。後學極力填滿心靈的黑洞,靠得卻是千千萬萬的貪瞋痴,忘記了復歸其根,只是在惡性輪迴中輪轉生死。所以千萬不要輕言離開佛堂,離開前賢、善知識,不然濟公老師也很難救你的。
經過這樣子的洗鍊,後學在這幾年聽道理才懂得這段黑暗史要給後學學習的道理是:魔不是主動來纏你,是你心所感召而來的;所以魔由心生,要對症下藥,即在於修心修念。所以我們「慎心物於隱微,遏意惡於動機」,把自己的心念覺察辦明,千萬記得一念即一劫,故不可不謹言慎行。孔夫子也才言:如臨深淵、如履薄冰。
還好,當初後學有設下停損點,考了三次就直接找工作去,才給這段黑暗期有了轉圜餘地,也讓後學有出口去重新做回自己。而那早期發的善愿:「一定要回到伙食團」的愿念,又悄然從後學的心地鳴響了起來。而這次,則是帶著更謙虛低下的學習心、慚愧不足的懺悔心、重新開始的初發心,再次回來伙食團,找到原來的自己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