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4月, 2025的文章

因為離開過,見過深淵,才知道天堂在何方

 雖累世有修,沒過的考便會重新檢驗您的火候―入住伙食團後,接踵而至磨煉 後來,住進伙食團的原因有二:一,是房租真的太便宜了,包吃、包住,(但水電另計),二是跟一群很和善的學長們同居,不再覺得孤單。這些原因,看起來是十分物質、現實,但對眾生、那時的後學來說,卻是最好的方便法接引。當然,修道一定會遇到考驗,這對後學來說,也很快,不到半年吧,後學就陷入另一種分別,到底辦伙食團重要,還是研究所寫論文趕畢業重要?當時不明道理,不知有疑要問,心中存疑,不解惑,必會自己考倒自己。後學又是那種不會輕易向別人請教的孩子,也許又是傳統教育對男性的要求之下,都會怎樣?「痛苦吞肚內。」自然心就生病!雖然後來有解開心結,但考驗不會只有一題,各位前賢對吧,所以愈到後面,遇到的考題也會提昇困難度,這也是種下後學會選擇離開第二家的障礙。 後學快轉畫面一下,時間直接來到後學後來離開伙食團的兩次,第一次離開,起因是,研究所畢業就面臨找工作及當兵一年的新考題,想當然爾,就是返鄉當兵,但當時後學心中種下一定要回來伙食團的愿,這個考驗就是清口後在當兵中的磨練,還好那是就跟女朋友,也就是現在的老婆的鼓勵與相知相惜下,勉強過關。 上天撥轉,找到嘉義的工作,重回伙食團―道理不提昇,容易自己考倒自己           第二次是在退伍後,種下回伙食團的愿,上天在後學投履歷三個多月還是五個多月,終於有面試通知,總共有三次吧,後學在最後有幸回到嘉義市的公部門做人生的第一份工作。後學再快轉,當時覺得上天真的很慈悲,與自己的愿相應。但現在回想起來,才知道這是另一個更難解的考驗到來,可以說是暴風雨前的寧靜。           後來換了第二份工作,做沒多久又被迫離職,造成後學心理層面有了:分別心、不公平心、怪上天不慈悲、忌妒心而生恨。後學還記得當時在一場內部研習時,向嚴阿姨及各位學長們提問過:人若心生不平衡,有所憤恨、忌妒怎麼辦?當時,嚴阿姨也是苦口婆心,用愛心開導後學。可是啊,人一旦心中有芥蒂、疙瘩,就像是「目睭給癩肉擱到」、「智慧沒打開」一樣,充耳不聞,心中早有成見,滿滿的武裝,鎖國政策;後學早陷入了不明道理、不信因果、我執愩高我慢。而現實層面,除了工作不順、人生失去目標以及人生階段的壓...

不管到哪裡,最終都要回到溫暖的家

  後學是在 2009 年 3 月 12 日求道,當時正就讀研究所,後學的引師正是研所大一屆李倍慈學姊,當時她是否接任伙食團團長,後學不清楚,只是覺得學姊很熱情邀約後學參加社團活動,後學又是經不起人家一而再,再而三的邀約 ( 禮多人不怪 ) ,就參加蠻多次活動的,感受許久的人情味與生命的存在感。因為讀研所還蠻百無聊賴的,對於未來也還是迷惘,又是一個人居租牢籠式的單人小套房,生命逐步陷入枯萎。現在回想起來,也許是上天慈悲的安排,派後學的引師來拯救後學的。所以在這幾十年學習修行、走道場的後學,才明白最該感恩的真的是引保師,若沒有她們,後學可能像一般世俗人一樣活著,當社畜、當凡人活著。         而在求道的因緣,也是出於「好奇」而致,或許是自以為提高知識份子,過於自傲,怎麼會想不通:眼睛是靈魂之窗,那靈魂之門在哪裡?的不服輸,當晚就便答應點心燈。另奇妙的是,與老母相遇的前一晚,後學讀了一本書才下定不信宗教的,沒想到隔天就神秘的求道儀式,帶入的道場、伙食團,當時後學覺得很莫名其妙,又難掩無法言語的矛盾感。 就是這種自我矛盾感,後來後學就拒絕了後來引師的邀約,因為跟自己下定決心 ( 不信宗教的價值觀 ) 相違背,可見後學根氣多差。好家在!後學仍是經不起人家多次熱情又溫柔的邀約電話,還是同研究所的學姊,實在沒辦法,才又去參加活動。至於後來為什麼會持續在來伙食團呢?後學覺得這是人身在外,伙食團給後學有種像家的感受,特別是十分開朗又中氣十分嚴阿姨的形象所吸引,她算是當時最鮮明的前賢,她所散發出來的特質,讓後學感受到母親般疼子女的愛,而且當時的學長們都很友善,自然而然喜歡上這個地方,後學今生的第二家,仁禮伙食團。也是後來後學與內人共組家庭,人生第三個家 ---- 夫妻因緣牽連的地方。現在,回想起來,總覺得:原來老師在重新接引弟子,後學走上回天堂的家的道路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