惠存金線以至感應天人

★圖片來源:自我合成。

圓滿結班後,後學提著廚房前賢們的愛心便當,準備暫別徐氏佛堂。前些日子的多雨過後,我望見遠方中央山脈與雲絲相襯的潔白翠綠,脫口「真是美啊!」,一旁的基清學長倒問起我,為什麼頻頻傻笑,我愣了一愣,又是傻笑回應。不多談,我向他揮手說再見,心裡連帶揮別這前日子的粗雨,回首傻笑地向諸位前賢告別,這堂一貫道的天人之學,是倉促中略領悟一點後學懂得滋味。
(當然,想不到王講師竟能用課綱做出下半年練講題目的預告,這倒令後學佩服他的細心,及心心念念的成全講員們的道心走向。)

後學面對王講師的課程內容之前,腦海浮出的印象不外乎是「龐大」、「知識庫」、「蜘蛛網般的輻射脈絡」,彷若一株綻放的荷蓮,從蓮心、花蕊、花瓣到花萼,一朵完全花的生機包容。你如果沒那一點通的靈光,還真是難以在這層層看似迷宮的花朵裡,找到那條溝通人與天的金線牽引呢!還好,王講師開門見山就拈花微笑道說:「這堂課要闡述的關鍵,即是從學理上認識一貫道!」
那「您認識一貫道嗎?」
突然這一問,後學倒還真的明知其名,卻難以詮釋。畢竟,要從學理上來看得話,就須一套知識架構為依據,理路脈絡得相通且無阻,能上下一貫,左右相融的形成一組完善的論述研究,才稱得上是學術條理的思維範疇。這條義理的投入,乃把一貫道的宗教意涵提高到知識層面的建構。對研究生有過三年體驗的後學,認為要處理這種龐大的宗教體系,淵遠於中國五千年來的道統傳承、儒釋道三教合流至所謂五教經典的闡發、知行合一的修行功夫等等,絕非易事,更不可能在短短一段上午時光,就能盡其辭、明其理的透徹領悟;除了自己通,還要能讓臺下的後學們感通一二,真得只能靠仙佛加持與慈悲護航了。
回過頭來,講師點出:「知『道』不行,焉修何道?」這令後學想起十條大愿中的「不可退縮不前」一語;為何會聯想至此,最主要是後學憶起從前求了道至今,在這條「道」上,有多少遇到阻礙,卻沒能有自信的超越,又下了多少決心,卻因為凡事考量而擱置聖業;當然,還是對「道」的信心不足,才有了這些自礙難行的困頓,縱然不去細細思量,哪天驀然回首,後學豈能一直在燈火闌珊處,自顧不渡人呢!那又怎能說是在「修道」呢?
凡人多少皆被自我的知見所囹圄,不能自行突破、跳脫、轉念之下,也要懂得向外發出求救,讓經典點醒您的智慧、讓道場加持您的佛光、讓千千萬萬的前賢助您一把,要渡眾也要能渡己啊!這句話,後學時時掛念心上,真是因為不容易之事,才特別深刻的叮嚀自己。而且,每參加一次班會,後學便發現「不進則退」的道理,時時在眼前示現。如此,後學豈能還再猶豫不前,雖然家庭的環境不如盡善;但是父母也沒多加阻攔或說什麼,只要後學事前講得明,多少還是能出來面道,這難得的應時應緣,自然得多加把握,而且人生不滿百,豈能常懷千歲憂,要能即時行道才是。
這人世間的義務本來要擔,有了肩膀,還要能走,而且得走的長久,持續修這條寶貴的大道。我們要看的,不是液晶螢幕,不是臉書,更不是天花板,是湛藍晴空的穹頂;你我是人,求過真道的後學們,皆惠存一脈金線,與上天遙控相連。從這宇宙的源頭,到生命當下,過程充滿了「道」!即是王講師特別列舉的「宇宙」和「人生」的兩大命題來闡敘,並且強調「唯一」的融洽:
宇宙是天,是生命源頭(上帝);人生指人,是生命當下(圓滿)。
這本是一體兩面的完備。因此,您若能剷除知識禁錮的天與人,解放生存的人與天,喚醒天人一體的真理,心中即能法喜通體,On line上天。這是一貫道的殊勝,也是這門課的價值顯現。當我們認清什麼是真、什麼是假,不落入真假迷惘,知驅身物,格心物者,便能復性初,覺心源,把性(自性)、心(本心)、身(覺身)三者一貫,回至本來面貌、本自俱足的圓頓,還怕不能與上天溝通嗎!
如此自覺,更應該覺人。講師坦言:「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」。我們要能由天而人,由人返天,而且是一群人同回理天,那才是圓滿融洽。或許這是千萬世代的心愿,但我們已經在做了,而且正在大道上,要除了知,更需行啊。正如王陽明倡導「知行合一」之說:「知是行的主意,行是知的功夫;知是行之始,行是知之成。若會得時,只說一箇知,已自有行在;只說一箇行,己自有知在。」(《傳習錄》上)[1]您若真能「會得」,就如王陽明所言,既成「一箇」,又包含「知行」;此乃整體、全生命,更是「一」也!縱然,看時光流逝不止,你我仍盡其在道,不忘踐行仁天,必能成就彌勒家園。


[1] 《中國哲學史》下冊,頁552~553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